預防年輕型失智症 醫師建「趨吉、避凶」

律師【健康傳媒 凌芸斐/台北報導】2018.08.06

預防失智症
該如何預防失智症?首先趨吉:多動、多運動、維持適當體重、多社交互動、採地中海食;再加上避凶:避免三高、頭部外、抽菸及憂鬱 。(圖/健康傳媒製作)

  60歲劉姓台商早年經商成功,但最近幾年記力變差、出現語言障礙,公司經營出題,2、3年前,竟然流落在四川成的街頭成為遊民。2年前昔日曾經受他恩惠的友人外發現他的慘況,協助安頓,日前安排他回台灣就醫。

 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仁表示,65歲以下罹患失智症屬年輕型失智症,估全台約1.2萬人受年輕型失智症之苦,但因症狀容易被忽略不易被確診造成無法及時就醫。「比起老年型失智症,年輕型失智症更是棘手」仁說明,流行病學調查發現,年輕型失智症人口比率約是30至64歲人口的1/1000,絕大多數忽略早期徵兆,一旦疾病嚴重,人生及庭遭受重、打擊。

  仁指出,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症狀多樣化,有些是明顯記力不好,有些是個性改變、行為脫序,部分出現語言障礙,造成溝通上的困難,這讓患者本身及人身心俱疲。此外,年輕型失智症的病程進展比老年型失智症更快,突如其來的精神症狀讓人措手不及。年輕型失智症人口數不多,但人、患者所面對的題與求,卻更棘手與迫切。

  以劉姓台商為例,在罹患年輕型失智法律諮免費電話症之後,在擬定營運計畫上,無法出正確的判斷,記力變差導致經商失敗,最後流落異鄉街頭,如果不是友人伸出手,結局難以像。仁強調,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力退影響到生活、計劃事或解決題有困難、無法勝任原本悉的事務、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、有困難理解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。

  此外,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、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、判斷力變差或弱、從職或社交活動中退出、和個性的改變。若有出現似徵兆,應尋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的診治。

 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失智症?仁提醒,在「趨吉」方面,應多動、多運動、維持適當體重、多社交互動、採地中海食;至於「避凶」上則應注,避免三高、頭部外、抽菸調查費用及憂鬱。一旦面臨失智題,建撥打失智症關懷線0800-474-580(失智時我幫您),尋求業協助及相關資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