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醫院一定好? 醫療品有醫病信任合作

【健康傳媒 夏亞凡/綜合報導】2018.04.20

徵信
醫病合作
台灣每年門診就醫人數約2,200萬左右,幾乎每人每年有看病經驗,而醫病間是否能暢溝通、合作,尤為重要。(圖/ingimage)

  台灣每年門診就醫人數約2,200萬左右,幾乎每人每年有看病經驗,而醫病間是否能暢溝通、合作,尤為重要。為此,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與高雄廣播電台合作製播「用藥安心‧救濟放心」單元,邀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秀男,分享正確的就醫及用藥觀念。

  有些民眾擔心自己表達不清,無法讓醫師了解病,更有民眾認為,醫師只是幾個簡單的題,沒有認真看診。對此,蔡秀男說明,每位醫師基本有受過溝通技巧的訓練,可透過傾聽及各種方法去釐清、回應病人話語中的重點,也會引導病人去表達感受,因此民眾不用特別緊張,只要自然的回應題,醫師就能協助病人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
  「健保藥跟自費藥真的有差?」、「大醫院一定比較好?」、「症狀改就能停藥?」、「藥吃了沒效換一醫院看看?」是民眾心中常見的惑。蔡秀男認為,這些迷思不但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,更可能破壞醫病之間的合作關係,成為糾紛導火線。

  蔡秀男充,無論是醫學中心或是基層診所,治病的重點在「對症下藥」,每種藥物有不同特性、效果及極限,沒有絕對的優劣,如有額外自費的醫療項目或特殊用藥時,醫師也會就個案判斷並給予建,民眾還是要尊重、信任醫師的診斷和治療處方。

  值得注的是,醫師在初診及前期門診時,會透過與病人互動和病判斷,逐步調整治療及給藥方針,此時如果換一醫院,其它醫師還是要重新判車禍和解書下斷、重新治療及調整,無形中會拉長治療周期,更可能因重複用藥而產生配伍禁忌、交互作用。

 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,醫病間的信任與溝通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,建民眾應充分信任醫師,遵照醫囑離婚法律諮用藥,注身體反應,若有任何,應回診主動表達和,讓醫師能況調整用藥或治療方針,才是對自身健康最大的保障。

  另外,有於部分醫病間爭是因溝通不良或誤解所導致,衛生福利部近期也在高雄、台中、雲林、台東、彰化、南投等6個縣市出第三方醫病溝通關懷服務,詳可洽藥害救濟基金會(02)2351-0740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